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豬頭翔聽──海角七號原聲帶?

嘿嘿,首先先解釋這個標題,那個問號是針對原聲帶三個字打的,意思就是在問這真的是電影原聲帶嗎?

很早就聽到關於海角七號音樂出版的紛紛擾擾,只是沒想到豐華唱片可以把它做到爛成這種德行。歌曲缺東缺西的問題,在這張唱片發行之前,就有太多人提過,豬頭翔先生就不說了。但是所謂版權沒有問題的歌呢?

首先呢,劇中最重要的野玫瑰,並不是原來電影中范逸臣和中孝介的合唱版,豐華找來女主角田中千繪和范逸臣合唱,雖然還是一日一台,但卻是各唱各的,讓片中那種兩個民族經由歌曲和諧共存的感動蕩然無存。

然後把主題音樂改編成片中沒有的歌曲不是不行,不過這位負責寫詞的鄔裕康先生真不知道在寫什麼,他知不知道這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啊,看了電影再寫有那麼難嗎?還是他完全看不懂電影在演什麼(雖然就算不管電影,這仍然是一闕很爛的歌詞)?一大堆無聊的不知所云,根本跟劇中的兩段跨國愛情毫無關係,這樣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主題曲喔;就算影迷歌迷對豐華和負責本片編劇以及大部分歌詞寫作的嚴云農撕破臉,沒辦法請他寫詞可以體諒,但起碼也找個看過、理解這部電影的人來寫,才是比較負責的做法吧!

至於片中另兩首重要的歌無樂不作和國境之南,也不是電影裡面的原聲收錄。豐華在無樂不作後面還加了Live字樣,我想很多影迷歌迷大概都會誤認為是電影裡面演唱會的實況收錄,豬頭翔先生可以保證絕對不是,光是歌詞都少了一大段(像妳這樣的天使,該有……那一整段完全不見了),而片中那種熱烈的氣氛也斯毫無存。

至於國境之南,連茂伯塞給阿嘉那支讓整首歌曲正式開始的砂鈴的聲音都不見了,你還會覺得那是電影中那個版本的原聲收錄嗎?而且後面還畫蛇添足地放了兩句電影對白上去,突兀的感覺還真不是筆墨所能形容(電腦鍵盤也不能形容)。

順帶一題,小范在這些重唱曲中的表現實在大大地不如電影裡面,不知道製作人是不是同一個,如果不是,那顯然這張唱片的製作人實在太糟,完全沒辦法把歌手的特質、歌曲的特色展現出來;聽說小范跟豐華的唱片約滿了,建議他趕快逃離這家爛公司,省得好不容易才鹹魚翻身,卻很快地又被作爛。

如果你把這張唱片當成一般的流行歌聽,水準就是一般般;如果想藉由它回味片中種種讓人感動的場景,那你鐵定會失望非常。筆者建議很想收集這些歌曲的影迷歌迷,就等DVD出版後去買個一張,然後用DVD Audio Ripper之類的軟體把聲音轉出來,自己燒成來聽算了。

有媒體在《海角七號》紅了以後,張小燕對這片子大賣貢獻多大;而豐華唱片也在宣傳文宣上一再強調,張小燕多麼親力親為這張唱片的製作。現在豐華給了影迷樂迷這樣的「原聲帶」,如果宣傳都是真的,大家應該知道罪魁禍首是誰了吧!(豐華唱片還宣稱本片的導演魏德聖有參與本原聲帶的製作討論,不過根據相關人士的說法,並沒這回事……)

PS. 最近媒體記者報導張小燕、徐乃麟這些藝人,肉麻兮兮地小燕姊、乃哥地叫,不曉得哪本新聞學或是新聞寫作的書,告訴你可以這樣稱呼受訪者的,還是各位早已經不把自己當記者,而是唱片公司或是藝人經紀公司的公關。

咖啡廳的怪奇之夜 - 忘記,是忘掉還是記住?XD - udn部落格

咖啡廳的怪奇之夜 - 忘記,是忘掉還是記住?XD - udn部落格

豬頭翔看海角七號(1)第一次在大銀幕,台灣人出現了正確的形象

那天開會的時候,老總接到一通電話,急急忙忙的叫我們到窗邊,原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出會議室後,看到一群同事看到彩虹歡欣鼓舞的樣子,我就知道《海角七號》帶給這塊土地的人多麼大的感動。

畢竟,我們有太久太久沒注意到,原來雨後的天空,是會有彩虹的。

跟一些生怕被「百萬觀影人數」拉低自己格調,急著批判兩句《海角七號》以顯示自己非同凡品的所謂「高級知識份子」相反,豬頭翔先生完全是衝著高票房去觀賞這部電影的。

對豬頭翔先生來說,看電影是一種娛樂,能夠開心就算值回票價,如果能獲得一些額外的感動就算賺到。看小眾的藝術片,對豬頭翔先生這種認為後浪漫派後無藝術 的大眾藝術愛好者,簡直是一種自我折磨;拜託,我幹麻去戲院裡面,強忍睡意地假裝為三分鐘胳肢窩特寫定格而感動,來證明自己多有藝術品味啊!這種相互取 暖、集體打手槍自爽的事情,留給那些所謂知識份子就好了。

所以當《海角七號》獲得票房的成功時,我才開始想去看看這是部怎樣的片子,畢竟已經有那麼多人用行動進戲院,不小心誤採地雷看到爛片的機率也會比較低。

而且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如果你覺得講閩南人比較不會冒犯你的話,就假裝你看到的是這三個字好了,豬頭翔先生對於這種身分認同的事情從來不 是很計較,用台灣人存粹是方便大家理解),豬頭翔先生對於黨國影劇圈拍出來的所謂國片其實是相當倒胃口的,在這些王偉忠之流「眷村兄弟」鏡下的台灣人,只 有三種身分──奴才、土霸王(就是流氓和所謂的地方人物,國片中陳松勇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典型)和丑角(大導演李安更乾脆,在他的電影裡面描寫的台灣社 會,居然可以完全不出現任何一位台灣省籍的人,從這邊就可以看出國民黨的種族隔離政策有多成功),講句難聽點的話,我幹嘛花錢去看人家污辱自己啊。

當三位從高中時代友好至今近二十年的死黨,一起從戲院走出來的那刻,不免俗的要討論一下剛剛看的電影。

死黨A從高中以來就熱衷政治活動,出社會後還一直以政治為志業,直到現在還在政界奮鬥,一直自我標榜為意識形態濃厚、深綠份子的他,很特別的是個外省第二代,出戲院後他不斷的談論著導演的運鏡手法。

死黨B是某知名大學的設計系講師,從高中開始就以拍電影為終身職志(政治傾向他自認為是稍淺一點的深綠),他講的則是這部片子如何受到日本偶像劇的影響。

至於我,大家知道的,豬頭翔先生是一個極度討厭統媒和黨國體制的媒體人,對於剛剛看到的片子,只感覺是個拍得很順暢、看得很舒服、笑得很爽,值回票價的好片子。感動嘛……大概只有因為最近一些個人的經歷,讓我對那七封情書的「我不是拋棄妳、我是捨不得妳」有些感觸。

回家後,看到一些深綠人士寫的相關評論和感想,還有一些黨國餘孽寫的不屑中又帶著極度不安的文章,我不禁迷惑了,這在講的,真的是我剛剛看的那部電影嗎?為什麼他們講的我都沒發現。而且不單我沒發現,連我那位最愛自我標榜深綠、意識形態特深的死黨A同學都看不出來。

過幾天和死黨A見面,我不客氣的跟他說,他雖然很愛自我標榜是意識形態特深的深綠份子,但事實上他的意識形態根本沒自己想像的那麼強烈;他自己也說,他那來自嘉義鄉下的老婆聽到他跑去看《海角七號》時,不禁大笑對他說:「你又看不懂,去看幹嘛?」

很多人都不知道《海角七號》為什麼會這麼賣座,當然電影本身是很好看沒錯,但那只可能讓電影賣個兩千萬票房就不錯了(其實在上映的第一週,這部片 子的票房也沒比其他國片好多少),但它不但賣到兩千萬、四千萬、一億,甚至當兩億、三億,四億了。很顯然,一部片子能賣到這種程度,原因絕對不會只是「好 看」而已。

簡單說,這部片子是台灣人在電影之中失去角色扮演六十年累積起來的大爆發。在過去的電影中,台灣人不是「眷村兄弟」鏡頭下的丑角、奴才、土霸王, 就是沉溺在自我感傷中的悲情角色,在那些導演製片眼中,台灣人好像就是沒有帥氣、英挺,快樂的權利,不是只能在人家身邊當小、或是扮演迫害英挺主角的不入 流角色(連演真正的大魔王都輪不到他們呢!),就是得髒兮兮可憐兮兮地去博人同情,這種片子叫人家怎麼看下去(奇怪的是當「眷村兄弟」用不理解甚至有點歧 視的眼光拍出刻板台灣人形象時,所謂的台灣本土導演,居然還不斷強調這樣的形象,雖然是從受迫害的角度出發,但低下階層就是低下階層阿)。台灣人在電影裡 面找不到自己,就是過去所謂的國片沒人要看的原因。

魏德聖鏡頭下的台灣人,其實一點也不特別,就只是很正常,很標準的台灣鄉村罷了;特別的是在這塊土地,居然長達六十年,土地上的居民在大銀幕上看 不到自己的正確形象。所以我才會說,這次《海角七號》的票房狂飆,其實是在一個所謂的殖民統治壓力鍋下共同情緒被績壓六十年後一次爆發的結果。

去看看《海角七號》,你就會發現由台北黨國媒體所描繪的台灣和台灣人形象,有多麼的離譜和脫離現實。

追蹤者